別老盯著鐵礦石了!全球開搶下一重要資源定價權,中國已有準備
隨著多國宣布能源轉型,新能源汽車已經(jīng)成為全球的新風口,其重要原材料——鋰的重要性也水漲船高,2030年對鋰的需求預計將增長7倍。咨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中國鋰價今年迄今激增超100%。
要知道,此前國內外的鋰鹽交易缺少權威價格指數(shù)的指導,國內外、甚至國內不同網(wǎng)站也因此存在價差,僅靠廠商自行議價,價格波動相當大。在此情況下,推出鋰期貨已是勢在必行,而鋰這一戰(zhàn)略資源的定價權,則成為全球爭奪的焦點。
7月21日最新消息顯示,自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5月3日全球首推鋰期貨后,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周一也正式上線了鋰期貨合約。前者的價格依據(jù)采用的是中日韓CIF氫氧化鋰價格,后者則以Fastmarkets公布的氫氧化鋰價格作為結算標的。
鋰期貨在國際交易所上市,不僅廠商可以用來鎖定或者對沖鋰價格,減少交易風險,而且還能幫助市場預測鋰價的未來走勢。
在英美兩國加速爭奪鋰的定價權之際,中國也同樣先行一步,有了自己的碳酸鋰定價和結算方式。我國無錫市不銹鋼電子交易中心承擔重任,已于本月5日推出了國內首個碳酸鋰期貨。與鐵礦石不同,中國在鋰資源定價權爭奪剛剛開始就推出鋰期貨,有望擴大話語權。
此外,中國還有一個優(yōu)勢——中企海外積極布局了多個鋰礦項目,能保障本國的鋰礦供應。天齊鋰業(yè)2018年收購了智利鋰業(yè)巨頭SQM 24%的股份,總費用為259億元人民幣;寧德時代則5500萬澳元拿下了澳洲鋰礦企業(yè)8.5%的股份。